“生態敢更、金銀花之鄉”“美麗果達、玉米飄香”“美麗歐洞、檸檬成林”,5月10日,經過忻城一些村屯的路口,筆者發現,一塊塊大型廣告牌引人注目。如何建設有特色的“生態鄉村”,讓美麗鄉村不但成為農民群眾的美麗家園還成為他們的“創業基地”。忻城縣黨委政府不光喊口號、打廣告,而是在以“美麗經濟”帶動“屯屯富裕“的具體工作中出“妙招”。
忻城縣共有130個行政村(社區)960個自然屯,不少村屯基礎設施落后。為了逐步改變這個局面,該縣堅持以點帶面,按照“抓點、帶線、促面”的工作思路,在基礎條件較好、群眾積極性高、富有代表性的村屯,采取領導抓點的辦法,整合資源,重點建設,培育一批示范典型,力求形成集群效應,全面推進活動開展,確保廣大群眾普遍受益。去年,該縣已整合扶貧、交通、民族、一事一議等資金1.2億多元,建設屯級道路52條、飲水工程5處。
在建設過程中,該縣堅持“先便民后利民、先基礎后提升”工作思路,即先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,解群眾燃眉之急,再搞文化墻、圖書室、健身廣場、美化綠化等品位提升類項目。去年以來,新建文化綜合樓12個、國學民居畫廊示范點15個、農村文化小廣場5個,在短短的時間內讓群眾感受到村莊的變化。
在抓好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,該縣緊扣發展大局,突出“以美促增”,著力培育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業”生態鄉村格局,促進“屯屯變富”。為使現代農業與農村發展相結合,該縣把“美麗忻城·生態鄉村”工作融入現代特色農業(核心)示范區建設中,重點扶持發展百香果和檸檬種植,將城關尚寧村百香果種植基地拓展到5000畝以上,輻射帶動紅渡、古蓬、新圩等周邊鄉鎮同步發展,力爭兩年內把忻城打造成為百香果之鄉和檸檬之鄉。重點抓好城關鎮、思練鎮育肥;亟ㄔO,努力實現“人均一畝果,人均一頭牛,人均一萬元”生態富民目標。
為使文化與旅游發展相結合。在“生態鄉村”建設中,忻城縣以創建特色旅游名縣為契機,籌措3000萬元資金,重點實施薰衣草莊園、紅水河七彩畫廊、百香果等鄉村生態旅游項目。啟動扶貧旅游工程,打造一批特色休閑農莊、特色農業觀光園、特色農家樂旅游項目,不斷完善范團農莊、下才民族民俗村、大塘三寨溝景區。在忻合三級公路兩旁打造油菜花、種桑養蠶等現代農業觀光基地5000畝以上,讓旅游產業帶動農民富裕起來。
相關閱讀xiang guan yue du
忻城縣: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譜寫扶貧攻堅新篇章
忻城縣位于廣西中部,自然條件極為惡劣,山多地少,且易旱易澇,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結論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,被列為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。據2014年統計,全縣總人口42.7萬人,其中貧困人口 10.78萬人,涉及12 個鄉鎮130行政村1935 個自然屯。受益于國家政策 【詳細】
忻城縣實施“綠化美化花化”生態建設掃描
近年來,忻城縣以創建“國家園林城市”為契機,加大全縣“綠化、美化、花化”生態建設力度,采取見縫插綠、破墻透綠措施,全力打造青山碧水新忻城,去年順利通過自治區國家園林城市驗收! 詳細】
[忻城縣]打造珠江-西江經濟帶節點旅游城市
4月14日,忻城縣召開“十三五”規劃座談會?h委書記謝大研在會上強調,“十三五”將努力把忻城打造成為珠江-西江經濟帶上節點旅游城市,實現富民強縣歷史新跨越! 詳細】
[忻城縣]積極轉變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脫貧紀實
投入扶貧資金從2012年的2000多萬元增長到2014年的3000多萬元;全縣在冊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13.04萬人減少到2014年的10.79萬人;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底的5324元增長到2014年底的6709元……一串串數據折射出忻城縣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大戰的力度及成效! 詳細】
[忻城縣]打造千畝檸檬產業基地
4月10日,忻城縣紅渡鎮西江村的1000多株檸檬苗開始移栽種入該鎮檸檬基地園區,這是該鎮第三批千株苗入園。目前,該園區種植的檸檬樹已經達到3000多株。 【詳細】